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要求坚持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要求:“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同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指出:“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2015年3月,在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坚持合作共赢的创新思维,共同把握好两国关系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拓展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互利合作。”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2020年10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强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发现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才俊和顶尖人才。”同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针对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提出:“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对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以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的报告和讲话中,都强调坚持创新思维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采取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新办法以及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新变革,都与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治国理政密不可分。
那么,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他不仅在一般意义上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阐释创新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新时代的创新特征来认识创新思维,为我们运用创新思维指出方向、明确原则、阐述内容、提出要求。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2018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内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之后还一直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对创新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因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明确的阐释。2013年9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现代化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些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深刻解答了作出“创新是第一动力”重大判断的根本原因。
用“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观点看创新、看问题,必然要求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遇到问题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去开辟新思路、寻找新办法。对于增强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一贯的。201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2016年4月,在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2017年5月,在视察海军机关时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潜力,为海军转型建设注入强大动力。”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创新意识,是因为只有树立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会运用创新思维去创新。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给我们解答了创新的动力问题。他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知道,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解决。创新无论大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寻找一个办法也是创新,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坚持打破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和思维定势束缚,敢于质疑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2021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同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从这些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就是敢于质疑、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为了通过质疑实现创新,就要善于打破不符合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的传统思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201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注意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的是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有的是个人立场、地位、利益决定的,有的是同现有一些工作格局、工作权限、工作机制密切相关的。事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过去合理的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应,以前长期有效的目前可能开始失灵。”“我们说要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就是要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同年8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国家安全稳定遇到的严峻挑战,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大的解放,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从这些重要论述看,创新思维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思维定势的局限,通过批判、质疑去进行创新。
坚持全面创新
全面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本遵循。2014年8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同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2021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从这些重要论述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全面创新。
全面创新是从主体到对象、从领域到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思路到手段等全方位、各方面的创新。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提出:“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2014年8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20年7月,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要求:“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总之,任何领域、任何工作都要创新,对任何创新也都应该是全面的。
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创新的基本原则,也是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守正创新。比如,2020年8月,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同年10月,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对于一切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对于中医药工作,他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对于文化产业,他提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人权研究,他提出:“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于党史学习教育,他指出:“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思维中,守正创新最重要的是在思想、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坚守正确方向和观点基础上的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从指导思想上看,就是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从经济理论创新上看,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正确观点之正。2015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从道路探索和制度创新上看,就是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根本制度之正。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从文化创新上看,就是要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2019年3月,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2022年5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之所以突出强调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国时期诸葛亮所著的《便宜十六策·治乱第十二》中提出的“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来论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国家要坚守根本和正道,才能成就事业,功业长保。守正就是守根本,关键是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2012年12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是对于为什么要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的实质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经典凝练表达。